北宋穿越指南 第892章 0887【本科与专科】

小说:北宋穿越指南 作者:王梓钧 更新时间:2024-05-23 14:32:57 源网站:xbiquges.com
  垂拱殿。

  礼部尚书胡安国,坐在旁边观看皇帝批阅奏疏。

  良久,朱铭搁笔问道:“士林当中,是不是已经闹开了?”

  胡安国回答:“《荀子》升经,非议颇多。前两日牡丹花会,还有士子聚而论道。”

  “论些什么?”朱铭问道。

  胡安国说:“性善与礼伪。”

  朱铭笑道:“你心里是怎么想的?”

  胡安国回答得非常委婉:“臣尊孟子。”

  朱铭说道:“慢慢来吧。今年的秋闱,开始考《荀子》。‘荀子科’的秀才、举人名额,暂时可定得少一些。”

  “官家英明。”胡安国违心奉承。

  朱铭还没正式登基的时候,就已经透露出《荀子》升经的意向。

  胡安国一直持反对意见。

  或者说,整个朝堂就没几人支持。

  北宋时期《孟子》升经,都经历了一番拉扯,甚至差点激化党争。只因旧党支持《孟子》升经的也不少,这才没有把事情彻底搞大。

  《孟子》都这样招惹非议,可想而知《荀子》更难服众。

  但朱铭就是要坚持己见,大臣们自然无法反对。

  皇帝的正常操作,应该是让某位大臣,提出建议并引发口水战。然后,皇帝站出来偏帮一方,最终达成《荀子》升经的目标。

  朱铭没这样做,直接亲自提出来!

  阁臣们劝了几年,首相都换了两个,但朱铭每年都重提此事。

  大臣们累了,爱咋咋地吧,只能曲线救国了。

  身为礼部尚书的胡安国,被众臣推出来扛事儿,负责重新注解《荀子》经义——既然无法阻止,那就尽量引导去正确方向。

  朱铭突然说:“朕打算恢复并改革制科。”

  胡安国听得头皮发麻,他隐隐猜到皇帝想干啥。

  肯定跟那些杂学有关!

  “砰砰!”

  桌案上放着一迭稿件,朱铭用指尖敲击两下:“这里是制科改革方略,你拿去查漏补缺一下,然后再跟内阁商议。去吧。”

  “遵旨。”

  太监把那些稿件捧来,胡安国躬身接过,然后带着稿件告退。

  等不及回到礼部衙门,胡安国就把制科改革方案打开。

  一看之下,心道果然!

  三年一届的科举,叫做“常科”。

  不定期的科举,叫做“恩科”。

  常科与恩科,考试内容相同,属于正规科举范畴。

  此外,还有制科。

  制科专门招收特殊人才,《老子》、《荀子》、《扬子》这些,是制科考试经常出现的内容。数学、律法、医学……这些也能列入制科。

  皇帝哪天抽风,制科突然考《韩非子》、《墨子》都有可能!

  大明开国以来,科举出题比较混乱,由于朱铭添加各种杂学,等于把常科都玩成了制科。

  现在却是要正规化了,改革方案如下:

  第一,把《数学》纳入常科为必考,把《荀子》纳入常科为选考。即魏良臣在江西透露的那些。

  第二,太学上舍试与制科合并。即把不定时举办的制科,改为每年都要考的制科。制科考生以太学生为主体,民间学子亦可自主报名。

  第三,数学、天文、地理、化学、物理、律法、冶炼、机械、造船、医学、农学、水利、老子、扬子、管子、历朝史书……通通纳入制科范畴。并且分为诸子(含史学)和实学两大类,每一个大类都有进士、举人名额。

  第四,太学生也可以选择参加常科,也就是传统正规科举。

  第五,制科每年有十八个进士名额,享受跟普通科举相同待遇。另有三十个举人名额,可直授伎术官职务,并根据专业不同而定向授官。

  第六,大明已经设立医学、冶炼、造船等十多个专科学校。这些专科学校的学生,学校根据考试成绩,每年选送一批进京参加制科,并负责学生们的来往费用。

  胡安国仔细看完方案,开始担忧每年录取十八个制科进士,会不会影响三年一届的常科进士名额。

  毕竟,大明的进士录取卡得很严,不像北宋中后期疯狂增加人数。

  此时的科举连八股文都没有,大臣对这种事的态度并不激烈。

  制科嘛,皇帝选专业人才,属于非常正常的行为。只不过以前偶尔举办,现在却是每年都要举办。

  别看《荀子》因性恶、礼伪两大观点,遭到绝大多数读书人的唾弃。但在两宋时期,正规科举的策论题,《荀子》出现的频率还很高。

  《荀子》被两宋科举策论题考到的次数,算起来比《史记》、《老子》这些还多。

  另外,后世不怎么常见的《扬子》,科举策论题次数却多于《荀子》。

  骂归骂,用归用,互不干扰!

  宋代的儒家圣贤排名,竟然是这样的:孔子、孟子、荀子、扬雄、韩愈。

  而且这种排名,还有着官方背书。元丰七年,荀子、扬雄、韩愈一起进文庙。

  ……

  朱铭第一次做皇帝,想法虽然很多,但也要不断做出调整。

  科举早被他父子俩玩坏了,现在不过是更进一步。

  他一直在思考,自然科学和专业学科,究竟该怎么融入科举体系。

  思来想去,最后想到了制科。

  因为这玩意儿,本就是用来录取专业人才的。

  所以常规科举不考的内容,都可以扔进去。

  历史和诸子百家,列为制科的诸子大类,录取之后用来搞文史研究。

  专科和自然科学,列为制科的实学大类,录取之后用来促进科学发展、担任技术官员。

  又拿起一份兵部奏报,朱铭仔细阅读,随手放在旁边。

  这是去年的军奏,已经跟安南打起来。

  在越南中北部地区打仗,必须挑选好作战时间。

  雨季是每年农历4月到9月,又热又湿,极容易出现非战斗减员。旱季是农历10月到次年3月,相对干燥,也没那么热。

  因此,选在冬天作战。

  去年农历10月下旬,占城从南方出兵攻打安南。

  同一时候,真腊从西南方出兵,金齿国从西方出兵。杨再兴从北方出兵,并且叫上海军从东边袭扰。

  安南遭到四面夹击!

  朱铭刚刚翻阅的那份奏报,是杨再兴冬天发来的,因为北方大雪封路被耽搁了。

  ……

  洛阳牡丹花会,每年都会举办。

  但并不统一。

  有官府参与的花会,有寺庙参与的花会,这两种花会规模较大。

  还有就是商贾和士人组织的花会,规模较小,地址不定。

  此时此刻,刘延年就在参加士人花会。

  他们把家属也带来,选一处风景优美的所在,甚至还搭建帐篷住下过夜。

  赏花、斗花、饮酒、赛诗、耍乐,偶尔也会赠送或交易牡丹。

  今天的花会,却在辩论。

  “性恶之论,何其谬矣!”

  一个士子大声说道:“恻隐、羞恶、辞让、是非,分别代表仁义礼智四德。是谓性之四端也。我尊孟子,人之天性必善,此自然而然出天地。”

  刚刚说完,就有士子反驳:“非也非也。性无善无恶,情有善有恶。情出于性而已。”

  这位明显是王安石的徒孙,王安石最初推崇性善论。后来又变成性无善恶、情有善恶,性是先天的,情是后天的。

  不过,王安石最后还是承认性有善有恶,观点跟扬雄比较类似。

  “你们都错了,”很快又有士子站出,“性必为恶。婴儿哪里晓得谦让?孪生兄弟之间,如果哪一个饿了,必然要抢兄弟的东西吃。婴儿晓得什么?哪里懂得谦让?这就是天性使然!”

  “胡说八道!”

  支持性善的士子怒道。

  支持性恶的士子问:“你说性善,那婴儿必懂的辞让。我只听说过孔融让梨,却没听说过婴儿让梨。正因为人性本恶,所以才要恪行教化,让孩童都祛恶扬善。便是人长大了,也时时有恶念。所谓君子慎独,就是时时刻刻自省,压制摒除心中之恶。”

  支持性善的士子反问:“为何没有读过书的孩童,也晓得孝敬父母?”

  “教化只是读书吗?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是教化。”

  “孟子说,人性就像水一样。上善若水,水没有不往下流的,人性也没有不善的。难道你能说水不往下流吗?”

  “孟子说人性像水,难道人性就一定像水吗?我还说人性像火呢!”

  “你竟敢质疑孟子!”

  “孟子就一定正确吗?我学的是陛下之学。陛下说,凡事需要大胆假设、小心求证。人性像水该怎样求证?你能证明吗?我告诉你,水往下流是因为重力,是因为地球的引力!如果地球没了引力,水往上流也非不可。”

  “胡言乱语!水怎么可能往上流?”

  “没有地球引力就能往上流。没有引力,人还能飞起来呢!”

  “伱们不要吵了!人性是善恶混沌的,学好就善,学坏就恶。”

  “放屁,人性本善。”

  “不对,人性本恶!”

  “……”

  朝廷要把《荀子》升经的消息传出,洛阳城内外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辩论。

  孟子在此时的威望,毕竟不如明清两朝,还没有变成绝对的圣人。

  而真正的圣人孔子,并没有评价人性善恶,只说了一句“性相近”。

  刘延年坐在旁边默默聆听,他觉得不该讨论善恶,这玩意儿根本辨不清。

  想要攻击荀子,应该从“礼伪论”下手!

  (今天生日,白天耍去了。)

  (本章完)

  

  本章已完成!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灵龙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宋穿越指南,北宋穿越指南最新章节,北宋穿越指南 xbiquges.com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